一、城市規劃的“先進”經驗在鄉村的運用首先帶來的是扭曲的規劃邏輯,主要有四種。
1、整齊劃一邏輯
“房屋整齊劃一,路面干凈整潔,民風淳樸和諧”、“寬敞的硬化道、整齊劃一的外立面改造”、“順應村民期待,新村統一規劃,整齊劃一”……這種整齊劃一的邏輯竟然成為了村民的期待和領導的希望。實際上,這是鄉村規劃師內心的“美好景象”,這種扭曲的規劃邏輯是城市規劃邏輯在鄉村的復制,實際上,復制的背后是對鄉村的不負責、不了解、不熱愛。真正的美麗鄉村,一定不是繁榮的“小城市”,而是一種反城市的聚落形態。因此,在進行鄉村規劃時必須摒棄掉整齊劃一的思維邏輯。
2、土地置換邏輯
還有一類鄉村規劃的邏輯是為了支持城市的土地擴張。這種邏輯的出發點是土地增減掛鉤政策,通過在鄉村進行規劃,將原來分散的鄉民聚集在一起,節省出大量土地,從而置換出城市里的建設用地。這種規劃的邏輯是徹頭徹尾的“農村支援城市”的邏輯,這種邏輯曾經造成了巨大的城鄉貧富差距,早已落后于中國社會的發展大形勢。今年的這樣一號文件提出,中國要富,農村必須富。因此,這種“農村支援城市”的規劃邏輯也早該摒棄了。
3、速度主導邏輯
一些村干部為了盡快做出成績,會千方百計尋找最大化鄉村價值的路徑,當然,他的最大化是以自己的職務任期為限的。而一些鄉村規劃師同樣也希望滿足村干部的這種需求,為鄉村導入一些短期內能盡快見效的產業,讓鄉村發展步入快車道。實際上,這種邏輯是最典型的城市邏輯,以快為核心,把駛入快車道作為一種成就來炫耀。而鄉村的發展不需要快,需要的是穩而健。很多鄉村在導入工業之后,確實在短期內駛入快車道了,而且這個快車道也在短期內讓鄉村變富了,然而,鄉村的資源被粗放式消耗,環境被永久性破壞,這樣的損失讓那個所謂的“發展快車道”在本質上變成了“衰落快車道”。更令人汗顏的是,鄉村導入工業的發展路徑往往具有很大的隨意性,很多鄉村在缺乏論證的前提下,盲目圈地上百畝,造成產值與土地面積嚴重不匹配,如此一來,短期的發展目標無法達成,長期的發展環境也被破壞,快車道還沒有駛入,就陷入了發展的泥潭。
4、口號主導邏輯
口號主導邏輯就是一味迎合政策口號,而忽略了與市場的對接。政策口號往往是正確的,但是,再正確的政策口號都不能照搬和套用,否則必然帶來惡果。口號式主導邏輯的惡果有兩點,一是會造成同質化競爭,而是會導致規劃脫離實際,難以落實。最后的結果就是鄉村差異化的消失。二是往往忽視了鄉村的人才狀況和發展基礎。當規劃只是為了向上級領導獻媚的時候,下面的實際情況就變得不再重要,于是很多口號式邏輯主導的規劃就變成了政績的附庸,不再具備產生實效的可能。
二、鄉村規劃應遵循的原則
1、規劃進村,請尊重鄉村的自然風水肌理
鄉村是扎根于歷史、發端于自然的聚落形態,有著自身的成長肌理,鄉村規劃師在進行規劃時,需要擺脫模式化的思維,在尊重鄉村的前提下,懷著敬畏之心,為鄉村描畫發展路徑。鄉村不像城市那樣需要層次分明的規劃類別,一個鄉村一個規劃就能夠解決全方位的問題。因此,鄉村規劃比城市規劃更容易注入靈魂,這個靈魂就是鄉村歷史與自然交織的肌理。這個肌理的外表是鄉村的動態風水,內在是鄉村的靜態文化。
2、規劃進村,請尊重鄉村的歷史文化肌理
鄉村的肌理中最重要的是歷史文化肌理,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,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在鄉村得到了最長久最完整的延續。規劃進村后,最容易傷害的也是歷史文化傳承。因為中國規劃師長期與政府領導打交道,在利益驅動下,其責任心和歷史感早已淡化,他們的思維模式往往跟政府領導和開發商有著最好的默契,卻與歷史文化和鄉村民生相去甚遠。
規劃進村,規劃師請帶上一份對歷史文化的敬畏,不要再一味迎合政績沖動,不要再一味滿足開發商“潛在”利益。不要再只是做一個只認錢的工具型規劃師,而要做一個有著獨立思想的文化型規劃師。
3、規劃進村,請尊重鄉村的經濟社會肌理
在中國這樣一個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的大國中,各地鄉村的經濟社會狀況千差萬別,而規劃師往往采取工業化的流水線作業來進行鄉村規劃。在城市化進程中,規劃師的流水線作業支撐了城市的快速高效擴張。但是,鄉村不需要快速高效擴張。因為鄉村規劃與城市規劃有著本質的區別,其規劃重點不是發展空間的拓展,而是生態環境的優化、歷史文化的傳承、民生發展的優先、可持續產業的導入、空間布局的微調。
因此,鄉村規劃需要采取一些“反城市”的方式,需要擺脫剛性擴張思維,以溫柔的心態和溫柔的手法來雕琢鄉村。